XX市五措并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XX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理念,聚焦基础设施功能、生态环境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民生项目实施和彩虹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一是不断加快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镇交通路网体系,城东片区长沙门路工程、甘州府城北路道路工程等18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甘州区县府街延伸段、祁连路道路改造工程、饮马桥西路工程等20项正在建设,城市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二是大力推进老城区品质提升,打造明清街-欧式街区及解放巷两条示范样板街区,形成以特色美食为主,购物娱乐为辅的特色商业街区,有效促进了城市“夜经济”发展。三是着力完善市政公用设施,25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甘州区南街街道垃圾中转站、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供水项目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市供水、排水、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服务全部普及。
二、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按照“生态城、绿荫城、文化城”的理念和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坚持“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工作思路,立足“应绿尽绿”的理念,以“一园四带”生态示范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规划建绿、拆旧建绿、破硬补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城市绿化总量明显扩大,初步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绿化为亮点,以环城大环境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819.39公顷,公园绿地1297.7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3.45%,覆盖率37.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22平方米,形成了园林绿地总量稳步增长,园林布局日趋均衡,绿地品质和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三、优化城市居住环境。一是扎实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统筹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及关联水体治理,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健全完善确保示范项目长效发挥作用的污水管网溯源执法、排污口排查、排水许可、厂网河湖一体化等14项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水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三是大力实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17年至2021年新建改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612.03公里,全市污水管网总长度达1030.41公里,实现了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并将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延伸到了周边的乡镇、村社及部分旅游景区,提升了城市污水处理效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72%,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7%,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8.68%。
四、延续城市文化记忆。一是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化名城传承文脉,确立了“塞上江南、边关重镇、丝路名城”的保护主题,构建了“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多层次保护体系。二是采用“绣花功夫”织补、修补、更新老城区格局和肌理,着力保护东、西、南、北四大街构成的“棋盘式”街巷格局。通过拆、挡、加、涂手法改造提升文庙巷、西来寺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建筑,配套完善了街区基础设施,实现城市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融合。三是多方筹措资金修缮保护大佛寺、山西会馆、钟鼓楼、民勤会馆、西来寺等重点保护单位,并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167.46万平方米城区沿街建筑和学校房屋实施了“清雅甘州”建筑色彩风貌改造,有力彰显了古城风貌特色。
五、增强城市宜居属性。将老旧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举措,争取到位旧改补助资金及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24亿元,完成投资3.4亿元,实施改造项目6个,涉及改造小区108个455栋楼127.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263户,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0部,同时配套建设健身区域、幼儿园、停车场等生活区域,大力发展居家养老、餐饮、家政保洁等多样化社区服务,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