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强化“五大”支撑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支撑,激发从业主体投资热情。连续五年出台县委一号文件,制定多项扶持政策及时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原料、销售等瓶颈问题,加大对新建大棚、旧棚改造、规模化基地建设、菌种培育、冷链物流等创业主体的补助力度,同时将扶持政策再次向贫困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倾斜。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食用菌大棚1050座,工厂化生产车间94栋(5.4万平方米),今年开工新建食用菌大棚370座、工厂化食用菌210间,形成以食用菌产业园和祁连山沿山片带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一园一带”产业布局。二是强化机制创新支撑,培育优化产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建设一批年生产规模1.2万吨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行“互联网+农业众筹”项目,创新实践“公司+小老板”“公司+农场主+农户”等市场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强化金融资金支撑,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难题。鼓励实行“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领办、创办、帮办食用菌生产基地和食用菌加工企业,推行“1+3”互助资金捆绑运行方式,在贫困村建立食用菌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对并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通过农户土地、大棚向企业、合作社流转,产业扶持贷款指标向企业和合作社倾斜,形成资金跟着农户走、农户跟着企业和合作社走、企业和合作社带着农户跟着食用菌产业走、食用菌产业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强化能力素质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技术保障。坚持实行“引进来科技人才、走出去学习经验”双向路线,切实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与省农科院、河西学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院县共建食用菌研究与产品开发基地,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的转换利用等服务项目。先后组织食用菌种植能人大户到福建、山东、厦门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创新思路,累计举办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8000多人次。五是强化特色品牌支撑,深度拓宽发展增值空间。着力打造“民乐双孢菇”“民乐香菇”“民乐羊肚菌”等高原特色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县创建省级以上食用菌名牌产品1个以上,认证有机食品3个以上。推进菌糠加工利用,建设年产10万吨菌糠饲料厂和年产20万吨菌糠有机肥料厂,形成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模式,提高循环经济效益。扶持金阳光建设实业在民联乡建成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集设施农业采摘、农家特色品尝、休闲垂钓体验、乡村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拓宽促农增收的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