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劳务输转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由“游击队”向“集团军”转变。近年来,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年均输转达到6万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近8亿元,建立劳务基地达到77个,输出地域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了国际劳务市场。二是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县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各项制度和培训运作机制,着力落实各项农民工培训政府补助政策,形成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务输转就业新机制,先后建立5个乡镇劳务培训基地,组织认定1所定点培训机构,每年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在5000人以上,技能型劳务输转成为山丹劳务主流。三是由“一般化”向“品牌化”转变。依托“丝路硬汉子”和“焉支铁人”两个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劳务输转,产生了品牌效应,山丹劳务工人在阿克塞、青海、新疆等地大显身手,占据不少市场份额。四是由“打工潮”向“创业流”转变。坚持走“输出—引回—反哺”的路子,大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制订各项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全县回乡创业人员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近千家,为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转移,许多农民过上了“农忙下乡,农闲进城,乡里生产,城里经营”的新生活。五是由“挣本币”向“挣洋钱”转变。随着劳务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山丹劳务经纪人把目光投向国际劳务市场,带领家乡务工人员走出国门创业增收,在中亚等国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基地,走出了“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