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机制深化医改工作

时间:2024-10-14 22:24 作者:信息简报写作网 字数: 字

我市创新机制深化医改工作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的医改部署,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改革布局。

一、着力构建“三医联动”改革布局。一是完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等12个配套政策文件。二是加强医保制度建设。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470元提高到540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一卡通”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实现了省、市、县区、乡镇、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算和网上实时监控。三是严格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药品零差率销售覆盖6县区,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每年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3415万元。四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5大类、5136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研测算,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调整方案,健全了医疗收费“有降有升”的调节机制。五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工资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六是强化医院综合监管。研究制定实施医院管理22项核心制度,严肃查处大处方、大检查、乱收费和违规使用抗生素、激素的行为。建立廉洁行医档案等综合管控制度。大力推行预约诊疗和急危重症患者“先诊疗,后结算”等服务模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大力推行“3236”分级诊疗模式。在全省首次创新性提出“3236”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即:签订“3个协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相关科室、相关科室与医务人员签订分级诊疗服务协议),发放“2份材料”(医疗机构向前来就诊的所有参合患者每人发放“致参合农民的一封信”、“新农合就诊患者须知”),落实“3项制度”(首诊告知、病种确认、参合农民签字选择),执行“6项措施”(工作进展每月通报、监督举报、医疗机构公开承诺、医疗机构奖惩、医务人员公开承诺、医务人员奖惩措施)。制定实施《张掖市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分级诊疗病种县级医院由100种增加到250种以上、乡镇卫生院由50种增加到80种以上,严格控制越级诊疗,引导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544名医师赴11个县级医院、8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多点执业,帮助基层拓展新业务新技术。“3236”分级诊疗实施以来,全市新农合实际补偿比63.88%、县域外转院率12.56%、县域外基金使用率36.37%,比分级诊疗实施前分别提高12.56%、下降4.99%、下降4.77%,初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服务新机制。

三、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全市城乡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均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网上采购配送率达98.5%。建立电子监管与日常监管、网上监管与网下监管、采购监管与使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完善了“短缺应急药品储备库”,确保低价、用量少的药品能够及时配送。

四、实现中医药“八个全覆盖”。坚持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目前,全市中医药服务实现“八个全覆盖”,即:标准化中医馆中药房建设全覆盖、卫生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全覆盖、综合医院中医病床设置达标全覆盖、中医药人员在西医科室诊治疾病全覆盖、中西医联合抢救重症患者全覆盖、中医诊疗费用全额报销全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文化氛围营造全覆盖。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县区达32种、乡镇和社区达18种、村级达12种。

五、推行“卫生团队签约服务”。制定实施《张掖市卫生团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落实四个统一(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层级),完善三项制度(组团服务制、信息公开制、绩效考核制),目前,全市卫生团队规范化签约服务率达到82%,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基层卫生服务实现由“坐等病人”到“上门服务”的转变。

我市创新机制深化医改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