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健康扶贫“五项行动”力促脱贫攻坚
近年来,XX县以健康扶贫为统揽,突出重点乡村、重点人群、重点病种,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着力提升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今年10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强化行动”,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7个,投资24804万元完成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等4所县级医疗单位异地新建,建成8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职工周转宿舍、标准化村卫生室65所,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以上。投资3642万元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万元以上医疗卫生设备44台件、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950台件,乡镇卫生院配备“120”救护车10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100%、90%,1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乙等以上,贫困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
二是实施健康扶贫“促进行动”,群众就医负担切实减轻。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治疗、后结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保补偿、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实施住院直报,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不设起付线,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为 2000元,年累计 3000元以上合规自付费用民政全部兜底解决。实行中医药优惠政策,贫困参保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材和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生费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额报销,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今年1-10月,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受益6484人次,住院总费用2058.12万元,补偿金额1624.48万元,实际报销比达78.93%,较上年相比提高7.54个百分点。
三是实施医疗资源“下沉行动”,医疗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认真推行“3236”分级诊疗模式,科学限定县镇医疗机构定额费用标准,县乡分级诊疗病种分别达270种、74种,县域内住院患者占比94.08%、转外就医率仅为5.92%,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签约服务团队98个,为19999名贫困人口免费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签约率达100%。建立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院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2个医疗联合体,每所县级公立医院对口帮扶4-5所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单位71名骨干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今年为贫困户提供“送医上门”服务1588人次,完成兜底保障60人次,健康教育 8073人次,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初步建立。
四是实施公共卫生“覆盖行动”,全民健康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落实13大类46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实施“6146”公共卫生同责共抓工程,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比达4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02%,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建立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调查干预机制,对19个贫困村患病贫困人口精准调查、建档立卡,每年统一组织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免费体检,及早干预和防范重大疾病发生。持续整治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0%,1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县级卫生村标准,80%以上农户达到县级“卫生示范户”标准。
五是实施人才建设“优化”行动,医疗队伍质量稳步提升。加快人才引进步伐,累计为县级医疗单位招录本科毕业生130名,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大专以上毕业生136名,对58名县级医疗单位临聘人员实行护理人事代理,卫生人才总量持续增加。落实全省订单定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累计分配22名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县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全部达到医学专科毕业水平,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达5名以上。持续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收取一般诊疗费,服务人口1000人以下的贫困村卫生室执业乡村医生,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今年为255名离岗乡村医生发放养老补贴50万元,为205名在岗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137.83万元,发放各类补助150万元,有效解决了乡村医生队伍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