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XX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如何推进相关工作落实落地落细,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迅速形成决战决胜热潮,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全市各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严格执行“四个一线工作法”,切实强化政治责任。仅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会议30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会10次,政府常务会、专题会20次),市委主要领导5次、市政府主要领导6次到贫困村专题调研,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进村入户抓脱贫攻坚成为常态。二是资金保障是关键。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开发,合力打好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组合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可靠资金保障。三是合力攻坚是支撑。全市14名市级领导、57个部门715名责任人、28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市乡村三级125名一线扶贫干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尽锐出战,30余家企业开展“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精准扶贫活动,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在产业发展、人才资源、社会发展、文化繁荣、要素保障等6大方面开展13项行动,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并举,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四是发展产业是途径。推行“3+1”扶贫模式,创新“企业+基地+农民”方式,因村、因户施策打造移民增收产业基地,大力培育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带动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拉动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让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是根基。先后实施了村级道路硬化、自来水和动力电入户、农田水利、危房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网络信号覆盖、绿化美化等项目,切实改善提高了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六是政策落实是保障。在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卫生、低保、临时救助、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地方配套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保障各类扶持政策落地,有力调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移民地区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兜住因病、因灾、因学、失劳等返贫的底线。七是扶贫扶志扶智并重是动力。教育和引导贫困人口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思想观念,采取项目支持、生产性补助、劳务补助、技能培训、技术示范等措施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大张旗鼓评选并重奖致富带头人和脱贫示范户,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改变“等、靠、要”的不良习气,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