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互联网+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XX市抢抓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创建机遇,不断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要素配置精准化、技术服务信息化和产品销售网络化,全力打造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一、以“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内部产业重组融合。我市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全力打造肉食品、粮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红枣、小杂粮、休闲食品8条特色农畜产品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着力实施玉米制种、肉牛养殖、绿色有机蔬菜和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壮大马铃薯、食用菌、设施农业、中药材、林果“五大”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其中:祁连山浅山区重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特别是民乐、山丹两县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发展;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走“名、优、特、精”发展路子,着力构建粮经饲三元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结构。
二、以“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融合。近年来,张掖市抢抓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世界先进、全国一流的集种子生产加工、种业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成果技术推广、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辐射提升全市玉米制种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增强玉米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园区先后引进中种国际、三北种业、北京奥瑞金等国内知名的22家种业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12个、种子加工生产线和果穗烘干线各18条,年种子加工能力达25万吨,种子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园区建成省级玉米制种基地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对全省范围内的制种基地监督管理。同时依托“阿哥汇”智慧农业O2O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建起了张掖玉米种子电子商务平台,下设市场开拓、信息维护、商务合作、电子结算、物流配送、系统运维6大中心,产业园内80%的种子品种实现上线推广交易,年交易额达1.2亿元,有效减少种子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企业销售渠道成本。全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抓平台、带农民”的思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每年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加工项目近20个,年均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3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至目前已达到67%。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更好地提升农产品的增值效益。
三、以“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我市先后出台了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开展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土地经营权流转等15项试点。全市累计发展合作社7118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923家,发展家庭农场3008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4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19个,落实订单农业面积201万亩。全市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自然环境,逐步探索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农牧家乐、休闲采摘园、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着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共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代新村”1个,“历史古村”1个,“特色民居村”2个,中国美丽田园“油菜花景观”1个、“草原景观”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四、以“互联网+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快速普及,围绕玉米制种、草畜养殖、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借助物联网应用技术,组建物联网产业联盟,大力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引进玉米种植“四情”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光温室大棚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及养分等关键要素数据的精准采集和动态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和全程监管,有效防范了农业生产风险,减低了人工成本。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我市先后争取实施张掖市绿涵公司和贯党菇业公司“数字农业建设试点”两个中央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数字农业技术在戈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戈壁农业中的应用。总投资4.8亿元的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现代化智能温室一期项目已建成;前进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应用全数字化奶(肉)牛养殖系统,建成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监控系统,现代恒温牛舍、挤奶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与京东等平台合作,按照政府帮扶、企业运作、借力发展的思路,以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及线下体验馆建设为突破口,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电商化转型。至目前,全市各类电子商务营销主体有110家,“金张掖夏菜”等农产品受到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