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XX市深入推进“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政务服务、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市场活力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查改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XX市在2020年和2021年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连续两年卫冕县级组第一名。畅通投诉渠道,助企纾困解难。印发《XX市“改进作风提升质效”营商环境组工作方案》,开通XX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4020042”,建立《XX市营商环境投诉“直通车”制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合理诉求。自2022年3月XX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到咨询电话15件,受理4件,办结率100%。开通绿色通道,优服务提质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在政务大厅开通了优秀企业绿色通道专区,提供免排队叫号、专窗受理、专人全程代办等特色服务。宣传惠企政策,积极兑现落实。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政策汇编和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积极对接银川市“政企通”平台,组织相关单位将45项可上线惠企政策和事项在平台自主录入。学习宣传《条例》,抓好贯彻落实。印发学习宣传《宁夏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XX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取全方位、多角度、融媒体形式,全面集中学习宣传,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实落地落细。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政务服务改革展现新作为。线上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统一政务事项标准,共承接县乡两级事项1485项,其中网上可办事项1454项、全程网办1122项、一次办1461项、零跑动1124项、零材料75项,一证(照)通办73项、“我的宁夏”APP掌上可办598项,承诺平均时限7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达到65.6%。已对接专网14个、生成电子证明7个、入库电子证照55种。截至目前,入库电子证照64699件,全市共计办件39万余件,其中,网上办件近34万件。线下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就近办。在政务大厅和乡村便民服务场所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设置跨省通办、绿色通道、综合代办、咨询引导窗口,合理布局大厅服务专区7个,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办理审批模式,2022年窗口办件量30.5万件,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实施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零材料、一证通办、证照免提交等举措,实现企业群众现场一次办成事。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改革,122项便民事项实现就近办,37项赋权乡镇审批、47项实现村(社区)受理、代办。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四项制度”,印发实施方案,修订“四项制度”内容,压实“好差评”全覆盖,加强监督管理,开展2022年度全市政务服务系统礼仪及心理健康培训,推行精细化管理,办事群众满意度达99.99%。
三是坚持市场需求,商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企业开办便利化。在商事登记专区设置企业开办专窗两个,依托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一次性填报工商登记、税务、社保参保登记等事项材料,企业开办实现“一表、一网、一窗”受理,3小时内即可完成开办企业全流程业务,网办率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20893户,今年新(增)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481户,其中,1245户市场主体通过住所自主申报承诺制办理登记,1305户市场主体通过享受集群注册政策完成工商登记。全面推广电子签章、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74张,电子营业执照3674张,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备案的新办、变更、注销共计4710件。企业注销简捷化。全面推进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畅通退出渠道,取消《备案通知书》、报纸样张等材料的收取,公示时间压缩至20。截至目前,全市共注销市场主体1409户,同比增长27.39%,其中:通过简易注销的市场主体169户,通过一般注销的市场主体1240户。合计节约企业债权人公告及遗失声明费用公示费用2万余元。
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出新担当。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印发《2022年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召开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业务调度)会4次,商讨解决项目遗留问题,拨付自然资源、住建局工改奖励资金14万元,加快“联合验收”“全程网办”等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对2019年至今已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自查,联合市水务局整顿水保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水保方案编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聚焦重点项目,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保障蒙牛乳业、中粮饲料、天津艺虹智能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招商引资企业顺利落户XX,XX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当好企业“店小二”,全程帮办代办,保障了项目顺利审批开工,统筹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10%以上。今年以来共计深入项目现场26次,组织召开环评专家评审会24起、水保专家评审会2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