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看似不起眼的公厕,却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文化,也折射出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理念。近日,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综合整治过程中,XX市因地制宜对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小”公厕发生“大”变化,作出“大文章”。
一厕一画一风景。在外观上,公厕设计与城区整体建筑风格、周边环境相融合。XX市11号公厕采用仿唐建筑风格,而且石材色泽纹路保持自然原始风貌,与枣博园周边景色相辅相成。同时城区公厕设置无障碍坡道,使公厕在成为街头“亮点”的同时也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内部设计上,不仅各类设施设备配置齐全,而且不断升级更新,新增扫码出纸机美观卫生又方便。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厕内新增绿植花卉140余盆,让公厕有了“家”的温馨与舒适。部分市民表示“现在的公厕真是越来越好了,进去以后不仅味道清新,花花草草看着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一厕一宣一亮点。进入公厕,各种文明宣传标语映入眼帘,富有童趣的色彩和图画让人眼前一亮,时刻提醒群众“争做文明好市民”,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共建共享文明成果。除此之外,我市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为契机,在部分公厕中设置了民族团结宣传标识,不仅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也让公厕真正做到用颜值和实力体现文明、彰显文化。
一厕一管一监督。主次干道沿线公厕均实施“一人一厕”管理模式,24小时免费开放,公厕管理人员统一着装,严格按照“十净、五无、一整洁”管理标准对公厕进行清扫保洁;加强公厕消杀除臭,每天至少喷洒消毒药剂4次,不定时全面冲洗。同时规范化做好公厕管理工作,不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安全教育等,并将《公厕管理员岗位职责》《公厕环境卫生标准》《如厕须知》、监督电话、开放时间、意见簿等悬挂于公厕墙上,加大市民对公厕管理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