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4-10-14 10:36 作者:信息简报写作网 字数: 字

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要素


通常讲,记述文、通讯、新闻报道等在论及结构时,都会认为由五个主要方面构成,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还有“六要素”即:时、地、人、事、因、果。

“五要素”并不适用于政务信息内涵本身。理论与实践冲突较大,有时根本对接不上。用“五要素”框定政务信息往往造成概念上的错觉。

1.要素的认定

政务信息作为一种述叙性文种,有其自身构成要素。从政务信息本身的内容要求看:首先,不应包括“人”。因为政务信息是为特定的政务决策集体服务的,不针对某一个“人”或“官”,“人”这一要素应该排除。其次,不应分因果。现实中,有些信息只述事件不析因果;有些信息不但要摆情况、表原因,还要列举对策,提出建议。实际上,在“事”稳定需要时,因或果不一定同时需要,无法也不应该将信息主体断然分成“事件、原因、结果”。这时,因或果与事件是主从关系,而非平行对等关系。因此,我们只能以事件为主体,将三者合而为一,以“主体”概之,将其作为政务信息的要素之一确认。第三,由于政务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其构成要素必须要有信时;由于政务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有用性、客观性,其构成要素还要有信域(或称信源)。至此,可以肯定的认为:信时、信域、事件主体即信体三者即可构成政务信息的要素。

2.信息三要素确定的原因

从政务信息的理论要求来看,其要素不应为“五要素”或“六要素”,应为“三要素”。一方面原因: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及其它各类信息不尽相同。不仅来源和内容不同,而且服务对象也不完全一样;不仅在传输渠道和运行规律上不同,而且在写作体例上也不相同。即政务信息与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不可能相同。另一方面原因:政务信息本身的作用要求反映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提供该情况。只要有时间、地点、事件主体(含因果)就可,而不需要有“人”,也不必事事全析因果。

从政务信息的实践操作上看,也可得出认证。一是在报喜信息中,一般只说明信域、信时、信体即可,不强求原因。例:渭南特大桥工程进展较快。只需说明截至何时、何地、何工程处在什么阶段,完成多少工程量,占进度比例就可。无须写“由于…”或在…领导下”之类的赘语。二是在报忧信息中,一般要求说明信时、信域、事件主体之后简要说明原因即可,侧重说“事”,附带分析“原因。”有时不必谈“因”落“果”。例:税收执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只需说明何时何地存在何“问题”,不需涉及“人”。三是在调研信息中,要求信时、信域、事件主体就可以,不必硬套“要素构成说”。四是在“领导”信息中也是如此。有人说,“领导”为该类信息中的“人”要素,这一点无法谋同。因为,一方面领导信息中的“领导”并不代表自己,而代表他所在的集体,领导的“要求”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集体做出要求。另一方面,在制作领导信息题目时,按政务学规定,应是“某某长某某某”,不应是“某地某某长”。必须是职务在前名字在后。如“市长韩长发对粮食收购工作提出要求”。因为职位是不变的,不可替代,而“某某”人可能会常变的,可以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信息的要素构成不应有“人”。

3.三要素的简述

(1)信时。信时是一条政务信息发生的时间,是政务信息产生的历史时段。信时只能查准,不能更改。没有信时,政务信息便失去了真实,成了虚拟的材料,其时效也无从把握。

信时多数写在信体的开头,与信域一起引出事件主体,在主体前或中间作状语。极少数写在标题上:例“我市今年粮食喜获丰收”,“某省六月份第三产业景气攀升”。信时在写法上要直垂底限,需写明时、分、秒的就不能到日为止,要写明日的就不可只写月。否则,信时不确切,将直接影响政务信息的效价。

(2)信域。信域指一条政务信息产生的特定的行政区域,是政务信息的发生地,是产生政务信息的源头,因此又叫信源。信源必须是第一地点,不能异地嫁接,如果信源不准或信域不清,该信息则为无效信息。

信域在写作时,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写在标题上,作为反映信息主旨的状语。如“渭南市项目建设结硕果”。第二种是写在信体的开头,与信时一起作状语。第三种是分列写法,在标题中写明大致区域或缩略语,有信体开头详细叙述。如:“风翔县出土周代文物”。标题写明大体地点,在正文开头则写明某乡(镇)、村等,既表明了信域,也不至使标题膨胀。

(3)信体。信体是政务信息所述事件的主体,是该信息在文字上的表现形式,是政务信息的外在骨架。信体叙述的是政务信息的内容,虽然写法上要求较高,但并不难。只要按从前往后、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以同位句分清层次即可,一般采用直叙不修饰,体例相对稳定。要求每一层次都要有最大信息含量,否则因层次不完整而降损其效价,进而直接影响政务决策的进程和准确性。

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要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