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如何采集收集和积累
(一)信息采集的要求
政务信息有15条采集的途径,可以用言简意赅的105个字加以概括,即:
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
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
联系上下摸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
参与活动追信息;重大事件抢信息;
深入基层拾信息;关注新闻抓信息;
掌握规律掏信息;情况反馈传信息;
跟踪问效知信息;与外联系通信息;
利用网络选信息。
政务信息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勤奋加刻苦,敏锐而深入,还会拓展出更多的渠道来,也一定会发现政务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采集信息要做到:
(1)嗅觉灵敏。一篇好的信息往往可能由于采编人员“嗅觉”的不灵敏而失去面世的机会,为此,信息编辑的同志要养成善于询问的好习惯。作为地税部门,组织税费收入是天职,因而,每到月末就应主动询问计财、基金部门税费收入进度,这些信息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视的,但却是上级机关最关心的,信息人员要及时注意留心可能稍纵即逝的信息素材,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2)选题准确。要注意反映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反映贯彻落实领导指示、上级会议精神、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反映工作动态中的经验以及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3)取材新颖。一条信息,不要涉及太多问题;一条信息,尽量从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角度去采编。信息人员对各方面的材料,不能搞一个模式,一种风格,要精心取材。
(4)换位审视。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信息工作者在采写信息时,必须站在领导者的高度来审视、考虑问题。审视角度是指某一条信息需要报到哪一级,就要站在哪一级的角度去审视。正所谓,对上、对下信息的写作要求是不相同的,选材的角度亦是不同的。
信息的选材角度要做到:
(1)求新。即要选择有启发意义的新事例、新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新认识、新判断、新见解、新结论。
(2)求真。即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反映出事物的个性。
(3)求实。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角度,都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要体现出信息本身所蕴藏的内涵。切忌偏怪和随意杜撰。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2.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
3.调研法。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
4.逆向思维法。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会议收集法。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6.机遇引发法。
收集信息材料应注意的“六忌”: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忌主观偏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东拼西揍;五忌随机无向,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