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XX市紧紧围绕推进“四项工程”、实施“六个行动”、建好“六支队伍”的“466”工作法,坚持巩固存量、扩大增量并举,抓细抓实人才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
一是实施“四项工程”。大力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领、柔性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XX籍人才归巢四项工程,组织XX高精尖缺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招才引智、产业谋划,力争年内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个。出台《XX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等办法,成立XX籍博士咨询专家委员会,探索形成“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通过“人才+项目+产业+课题”等方式扶持本土“名师、名医、非遗传承、文化名家、农技专家等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团队发展,实施10个左右市本级项目。全面开展人才盘点工作,梳理重点人才培育对象、人才缺口情况,摸清各类人才底数,开展“才俊兴灵”行动,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力促“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
二是开展“六个行动”。全面开展经营管理人才“领跑”、实用技能人才“竞技”、社会事业人才“保障”、特色文化人才“传承”、农业农村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互联网数字经济人才“快车”等六个行动。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举办建筑、动物防疫、粮食加工等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工培训和考试,分梯次选送教育、卫生等行业培养对象到区内外知名医院、院校开展研修,强化西夏瓷烧制现代工艺技术、吴氏铁器锻造技艺、唐氏羊羔酒非遗传承等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加大对互联网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和团队引进,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智慧城市应用能力。
三是建好“六支队伍”。重视培养选拔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调生、机关年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实施“三年千名教师、百名医务人员委培计划”“百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计划”。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用,通过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升等,培养一批实用技能人才。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工培训和考试,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深入推进“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盘活本土非遗人才资源,发掘民间非遗文化能人,打造文化名家工作室,不断培育、扶持非遗传承人才发展,力争全年培训企业家、经营管理、“互联网+”领域管理人才1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