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一、聚力产业振兴。一是落实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强农惠农项目资金1.5亿元,以五大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战略。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鼓励指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育种、农副产品研发等自主知识产权创建,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集中资源打造宁夏大米、XX长枣等农业大品牌。积极对接蒙牛集团建设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产业集群。发挥大米、蔬菜、肉羊等产业联合体效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四是积极培育沙坝头西瓜、西渠草编、夏能蜜瓜等“一村一策”特色产业;引导农民调优特色种植。精心策划农业嘉年华和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利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鼓励农户在长流水等景区开展娱乐休闲项目,增强我市现代农业影响力。
二、聚力人才振兴。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各乡镇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支持人才下乡,持续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及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二是探索农技人员与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各级农业类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三是鼓励社会人才回乡,鼓励“新乡绅”“新乡贤”回乡,支持退休党政机关人才、退伍军人、大学生、外出务工致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创新。
三、聚力文化振兴。一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广泛开展社火、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以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农业”“旅游+文化”工程。按照银川都市圈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域内4级公路管网建设,优化城镇与景区交通衔接,打通乡村旅游点“最后一公里”,合理布局乡村停车场、旅游公厕、公共绿地等设施,加快推进太白路沿线,滨河沿线自驾游、骑行线路提升。按照星级旅游厕所标准,对乡村旅游点厕所进行新建和改建提升,在道路节点、景区、农家乐修建厕所8座。三是全力推进临河民俗文化旅游小镇、新华桥农旅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打造核心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羊绒”“长枣”品牌为依托,探索休闲旅游业态。四是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举办全市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和技能大赛,加强文化惠民、乡村旅游行业管理。
四、聚力生态振兴。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区30个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到95%以上,实现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施用量“负增长”。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