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挖潜拓新促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以点带面抓项目,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焉支山、XX马场“双核”带动作用,以点连线、以点带面,规划布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县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实施“周末乡村旅游”工程,推出“品乡村风情、赏田园风光、尝农家饭菜、采有机果蔬、购绿色产品、住特色民宿”系列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着力抓好位奇镇四坝村“锦绣田园”、李桥乡高庙村“乡村记忆”、大马营镇中河村“焉支花谷”、清泉镇双桥村“如意花海彩虹村庄”等示范点建设,积极打造农业观光、医药康养、生态旅游、民俗体验、花卉种植等多样化乡村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赏农村景、悟农耕史的平台与场所,让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和绿色经济的新引擎。
二是多点发力塑品牌,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举办百姓春晚、“二月二”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以文化活动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依托新XX、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制作推送乡村旅游和特色美食短视频300多个。邀请中新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对乡村旅游、XX美食和大型旅游节会进行专题采访,制作播出《美丽XX》《彩虹张掖·五彩XX》《行摄XX》《祁连山下》和《XX乡村旅游》等专题片,配合拍摄《河西走廊》《一个都不能少》《浴血誓言》等影视作品、纪录片、综艺节目,通过网络直播、展会、影视植入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开展宣传推介,不断提高XX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多元联动育特色,厚植乡村旅游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为主题,先后成立了荣华种植、锦绣田园乡村旅游、国康农牧、石硖封云旅游等19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1家、中国历史古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深挖民俗文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建成以民俗文化展览馆、乡村民宿等为主的高庙乡村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推出“罐罐席”“XX馍馍”等特色美食小吃。采取“非遗+扶贫”工作模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依托剪纸、烙画、麦秆画等9个非遗工作室,持续加大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力度,举办以烙画、剪纸、花馍等手工制作为主的培训班6场次、技能大赛1场次,培训劳动力40余人次,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0多人,开展剪纸、烙画、麦秆画、木雕等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拉动文化旅游消费。
四是建管并重优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编制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与改造规划、赐儿山风景区总体概念性规划等15个乡村旅游规划,梳理并认真落实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交通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导览标识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改扩建旅游厕所140座。加强文化旅游行业监管,常态化开展文旅执法和安全生产检查,加大星级酒店、农家乐餐饮安全及服务监管力度,提升经营管理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