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强化“四廊”打造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加快廊道业态培育,打造产业兴旺高地。沿丹柳路、张罗路、312国道、临平路4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布局建设屯泉小镇田园综合体、黑河腹地水生态治理修复等总投资23.5亿元、年度投资15.3亿元的重点项目81个,加快实施1.18亿元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努力打造“鸟语花香”“琳琅满目”“车水马龙”“泉水叮咚”的特色优势,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二是厚植廊道绿色优势,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在高质量完成1个镇、10个村全省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要求,抢抓打造板桥、平川2个省级示范镇,小鸭、张湾等1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20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机遇,持续推进高质量住房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住房示范点10个450户,改造提升农房1700户,探索在公共领域植入彩虹元素,打造一批“彩虹道路”“彩虹公园”“彩虹小品”,努力让乡村成为最靓的底色。
三是加强廊道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持续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敬比赛夸”“评花赛花”“晒被子·比孝心”等文明实践活动,蓼泉镇湾子村村规民约被省民政厅列入全省优秀村规民约,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重点打造河西民俗文化村、河西民俗博物馆及高老庄、蓼泉抚彝民俗博物馆等一批乡村传统文化品牌,精心筹办生态马拉松、马自骑、中华垂钓大赛、轮滑联赛、航模大赛等品牌赛事和体育节会活动,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
四是强化廊道人才支撑,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畅通引才“绿色通道”,常态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个十百千”行动,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超市”,成立乡土人才协会,畅通技术服务绿色通道,鼓励专家学者、致富能人、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方力量在乡村一线创新创业。开展匠心传承“五个一”活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深化XX籍在外杰出人才“回家乡、看变化、助发展”活动,引导本土人才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