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6-25 14:47 作者:XXJBW.COM 字数:2021字

XX县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实粮食作物生产,投入资金500万元支持种植小麦,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产量保持在33万吨以上,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保障,投入资金1000万元发展壮大高原夏菜,支持扩建精深加工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打造绿色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继续保持牛羊存出栏两旺势头,投入资金2500万元支持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畜扩群增量、屠宰加工等,重点实施西黎农业万只良种肉羊高标准羊场、犇犇鲜万头肉牛育肥场、祁连雪域二期等项目,力争全年畜禽饲养量达288万头只以上,出栏量达135.68万头只以上。

二是做大做强丝路寒旱特色农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打造“连村成片、跨镇成带、集群成链”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戈壁生态农业,加快推进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农头食尾、接二连三”方向和“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成立马铃薯产业联盟,招商引进内蒙古民丰种业、河北雪川等休闲食品行业头部企业建设中下游食品加工生产线,实施爱味客二期马铃薯全粉生产线项目,促进马铃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抢抓全省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县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实施互联网+中药材产业化服务平台等项目,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培育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力争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新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2个以上。

三是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马铃薯智能温室种薯繁育和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智能温室科技示范园、芸莱福杂交油菜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建成马铃薯、油菜制种基地4万亩。大力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撂荒地整治、农田林网建设等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开工建设小堵麻水库,加快实施苏油口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建成金山二号水库,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渠系配套。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建设恒温库、气调库、山体窖等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加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和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集成应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培大型农业企业2家以上,创建各类示范社20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力争运营规范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达到80%以上。

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紧盯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地震受灾户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和风险因素,做到应纳尽纳。投入资金1400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落实,做到精准帮扶,不断提高脱贫群众发展能力。结合灾后重建和生态宜居搬迁,引导群众整村搬迁到“三个示范区(园)”和集镇安家置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培育后续产业,消除返贫风险。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打造就业创业支撑平台,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1带3区3镇30村”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把震后重建与乡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宜居搬迁等有机结合,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3600万元支持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1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三堡至六坝污水管网30公里,升级改造沿线村庄水冲式户厕和村级公厕。大力实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交通大林带建设和村庄绿化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小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持续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质量。

六是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五支队伍”。大力推行“五治融合”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完善以“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和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载体。大力弘扬耕读传家、孝亲敬老、邻里守望、守土敬业等传统美德,坚决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持续整治高价彩礼和推进殡葬改革,逐步养成农民群众重义守信、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


XX县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