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大力推进戈壁农业发展
XX县以扎尔墩戈壁农业示范园区和8个试点村为重点,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以点带面,整体推开,戈壁农业取得初步成效。一、唤醒沉睡资源,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秉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理念,积极盘活丰富的戈壁荒滩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棚增收一土兴工一山促游”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5年时间全县发展戈壁生态农业3万亩,户均拥有一座收入2万元以上戈壁农业棚的目标,重点打造“一个产业园区、三条产业带、六大特色基地”。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立可变资源台账,细化戈壁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推动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以变促活、以变增值。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将村集体230亩荒滩入股经营主体,带动发展集设施果蔬、畜禽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2000亩;南台村将丹霞景区周边闲置荒滩入股合作社,建成以油用牡丹、万寿菊为主的丹霞花海5000亩。板桥镇古城村将村集体320亩晒场入股海泓农林科技公司建设葡萄基地1500亩,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止目前,全县新发展以食用菌、精品果蔬、设施葡萄、优质红枣为主的特色产业1.2万亩,昔日的戈壁荒滩焕发出新活力,低效闲置资源变成了高效增值的“活资产”。二、培育经营主体,让戈壁农业“靓”起来。一是搭建平台“引”。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府扶持”方式,高起点规划建设集戈壁农业生产、工厂化食用菌栽培、休闲农业观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扎尔墩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区,财政投入840万元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引进怡泉新禾、鸿泽农业等4家龙头企业入驻,整合财政资金600万元,作为240户贫困户增资配股投入企业,搭建了“三变”+戈壁农业+精准扶贫的新平台。3800亩日光温室正在建设,两个食用菌项目完成投资4500万元,已投入生产。二是优惠政策“扶”。市政府安排“三变”改革专项资金500万元,县上同步配套整合2600万元,2000万元用于发展戈壁农业,在7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入股985万元,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1.2亿元参与戈壁农业,建成德源农庄、红桥酒庄等集种植加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研学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在戈壁荒滩上新建设施农业的优先供应土地,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对新建30座以上日光温室、6亩以上连体钢架大棚的,每亩分别奖补2万元和1万元,并给予基质栽培补助。三是形成合力“促”。充分调动部门单位推动戈壁农业积极性,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优先向戈壁农业倾斜。组织镇村干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赴六盘水、榆中、庆阳等地考察学习,引导鼓励各类资源、资金入股发展戈壁农业。全县参与“三变”改革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34家,盘活利用土地资源3.24万亩,连接农户3978户。三、完善利益机制,让农民群众“富”起来。在戈壁农业发展中,采取闲置土地入股、闲散资金入股、财政资金入股、扶贫互助资金入股、产业扶贫贷款入股、农机服务入股、技术入股、劳务入股等多种方式,使农民获得了租金、挣得了薪金、分得了股金。全县投入改革试点的财政资金全部折股量化,按不低于7%取得固定收益,带动贫困户554户;为9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三年期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入股经营主体,每户每年分红1500元。蓼泉镇湾子村、平川镇五里墩村等试点村,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将土地入股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使农民获得固定收益、效益分红和务工收入。8个试点村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3万元,增长34%;农户分红255.4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