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创新医疗卫生治理机制助力健康扶贫服务

时间:2025-05-24 20:10 作者:信息简报写作网 字数: 字

XX市创新医疗卫生治理机制助力健康扶贫服务

今年以来,XX市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眼增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从设施标准、设备配套、人才培养、业务拓展、精细服务、医德医风等方面入手,组织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经基层自评、县区申报、市级复核,达到国家创建标准47个,占基层卫生机构的65%。其中:达到“推荐标准”1个、“基本标准”46个。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明显增强、临床诊疗功能普遍加强、服务面貌持续更新,城乡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狠抓“3个关键”。一是抓岗位管理。对照国家出台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结合实际,将基层卫生管理分类细化为党建管理、行政管理、诊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管理、行风管理、乡村一体化管理等7个方面,根据行政、诊疗、公卫、医技、后勤、财务、医保等不同岗位,建章立制、措施到岗、责任到人,层层强化管理,级级落实职责,确保内部管理有规可依、运行有序。二是抓质量管理。紧扣医疗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指标、扶贫帮扶效果、签约服务质量,突出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完善考核指标,实施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共注重、定期通报与限期整改同要求,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分配挂钩,明确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三是抓细节管理。从规范细节入手,狠抓“三基”培训与考核、首诊负责、值班交接、三级查房、处方病历书写、护理查对、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弃物处置、药事管理、放射防护、安全生产等技术操作和标准执行,抓细抓小,抓实抓早,严格规范,养成习惯,努力将“优质服务基层行”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每项细节中。

二、深化改革,创新4项制度。一是改进一体化管理。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同一法人,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努力在行政管理上做到制度健全、规程一致,在人员调配上做到全员竞聘、优化配置,在业务安排上做到统一计划、有序推进,在医疗服务上做到依法执业、流程科学,在药品采购上做到网上采购、“两票制”改革,在财务核算上做到台账清晰、账目规范,在绩效考核上做到标准一致、奖惩分明,在台账资料上做到归档齐全、分类装订。二是推行绩效考核。认真执行基层卫生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政策,精心制定实施细则,按照医疗、护理、公卫、医技、管理、后勤等6类岗位设定分配系数,细化50项考核指标,实施机构千分制、人员百分制绩效考核,绩效分配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工作任务重、群众满意度高的一线人员倾斜,极大调动了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改革薪酬分配。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财政保障工资和医疗收入全部纳入绩效范围,将加班补贴、值班补助、夜班补助等纳入分配项目,大力倡导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风正气。认真落实乡村医生月度绩效考核工资发放制度和一般诊疗费、公共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政策,使在岗村医年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四是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确定民乐、高台为试点县,按照“五不变、四统一、三过渡、两加强”原则(医共体机构功能定位不变、公益性质不变、身份不变、财政供给渠道不变、政府监管权限不变;业务、人员、信息资源、绩效考核统一管理,逐步向行政管理、薪酬分配、医保支付等统一过渡;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精心构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为基础,同质化管理、人员流转派驻、信息资源共享、远程医学诊疗等为一体的紧密型医共体。探索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专科建设、人员带教、资源调配、信息共享、签约服务、远程会诊、慢病康复等12项联动协作制度,促进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民乐县投资1000余万元精心打造医共体信息平台,打通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壁垒,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标。其他县区均建起了医共体,探索推进配套措施。

三、对标整改,增强5种能力。一是增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配置和更新医疗设施,强化业务骨干培训,针对性、个性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能力、急诊急救能力、住院医疗能力、中医康复能力、检验影像能力,积极拓展手术、分娩等业务范围。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级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市、县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对基层业务的日常督导检查,转变绩效考核内涵,从以往单纯注重服务数量向注重服务效果转变,特别是将“四种慢病”健康管理指标纳入核心考核指标,实行定期反馈通报制度,严明奖惩,认真落实国家14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规范基本医保结算服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打通不同医疗机构间挂号就诊壁垒,极大方便群众就医。全面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缴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四是充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1+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开展签约服务“提质增效”活动。针对老年人、慢病患者、残疾人、贫困人口等不同群众,充实签约服务协议内容,针对性提升初级包中级包服务比例,强化签约服务实际效果考核,努力将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措施落实落地。全市签约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满意度达96%以上。五是强化个性化扶贫帮扶能力。组织6县区梳理排查,全面更新完善已脱贫、未脱贫人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和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免费的健康帮扶服务,建立“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基本医疗有保障“冲刺清零”问题整改活动,着力提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工作水平,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等问题。

XX市创新医疗卫生治理机制助力健康扶贫服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