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多层次多渠道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XX市始终把深入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有效载体,从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全力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以加强领导和健全体系为保障,夯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础。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是深化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社会稳定、支持国防建设、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市、县区高度重视,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联席会等相关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及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把政府提供政策、社会提供岗位、退役军人自我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组织,军地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格局。三是靠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压紧靠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指标,形成年初有计划,阶段有督查,年终有考核,确保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凝聚工作合力。发挥部门优势,建立退役军人事务、人社、宣传、教育、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政策,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培训就业、创业就业、招聘就业,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涉及退役军人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税费减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二、以多元化教育培训为举措,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健全以专门培训机构为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横向教育培训机制,利用创业基地、学校资源等开展多层次的精准辅导,促进退役军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互补充,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一是组织全员适应性培训。认真组织所有报到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进行适应性培训,退役军人事务、人社、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专家为他们讲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就业知识、相关政策等,使他们能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努力把退役军人服役期间锤炼的品质、培养的技能,转化为就业创业的优势,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今年共举办2期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班,培训75人次。二是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意向摸底调查,精准培训内容、灵活培训方式、科学制定计划,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督促指导承训机构突出提高退役军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所需知识及技能,按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推进培训精细化、个性化。今年根据驾驶技术、烹饪加工、机械操作、农业生产、电商经营等需求共培训148人次,投入培训经费60.8万元,推荐就业214人。三是探索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针对一些有基础、有技术但对发展现状不满意的退役军人,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性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拓宽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能够发展壮大,并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四是鼓励参加学历教育。广泛动员退役军人积极参加开放教育、自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等学历继续教育,并获得相应国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以此推动就业创业。通过宣传动员和审核,本年度我市共有300多名退役军人报名参加了高等职业教育扩招。
三、以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为抓手,创新退役军人培训模式。退役军人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就业。为此,市、县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通过资金、技术、力量扶持等手段,着力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实现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其他专项培训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培训联盟。依托我市高校、职业学校、大型企业以及退役军人实训基地等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在原有19家的基础上,发展山丹培校、民生职业培训学校等4家教育培训机构纳入省级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坚持谁培训、谁推荐就业,实现技能培训与上岗就业衔接。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机制,压实目标责任,提高退役军人就业成功率。二是培育创业孵化基地。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发展、新经济业态,依托政府投资或社会共建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培育了甘州区前进牧业培训基地、高台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山丹县退伍老兵协会等6家机构为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按规定落实经营场地、水电减免、投融资、人力资源、宣传推广等优惠服务。积极推荐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实现培训+就业+创业的模式,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能力。三是构建校企创业合作机制。与河西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院校建立联盟,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开办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采取社企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长短结合等多种学习形式,将培训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发展优势相符,并对岗位需求进行对接,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和成功率。
四、以搭建“四大平台”为载体,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着重加强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努力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形成“贯通上下、职能互补”的行政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运行机制,确保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给予特殊优待。一是搭建退役军人招聘平台。今年市上举办了春、秋季两期退役军人暨现役军人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北京、江苏、新疆、甘肃等地71家用工单位来张招聘,提供管理、安保、销售等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1420人次,现场签约225人。各县区同步举办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7场次,共159个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并提供岗位1145个,参加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989人次,现场签约189人。二是搭建退役军人就业信息供需平台。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中心(站)窗口职能,定期推送招聘信息,方便广大退役军人掌握信息。积极搜集和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及时为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帮扶、项目推荐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目前,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窗口定期推送招聘信息3000余条,接待咨询500多人次,推荐84名退役军人到新疆等地辅警岗位和酒钢、宏鑫矿业、XX丹霞旅游公司等保安职位就业务工。三是搭建退役军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就业创业中的支撑作用,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网络体系,充分集人员信息、就业状态、培训需求、政策扶持、服务援助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需求适时掌控、供需有效对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和办事渠道多样化公共服务体系,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四是搭建退役军人援助平台。进一步加大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帮扶力度,至目前,共为6户住房困难退役士兵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53万元,为14户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退役士兵安排入住保障房,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与62名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结成帮扶对子,切实解决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以发挥各方力量为依托,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把扶持退役军人就业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开发路径,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让退役军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退役军人优惠政策。市上编印了《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简编》,让广大退役军人精准掌握优惠政策条款和内容。大力宣传“陇原最美退役军人”“金XX最美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通过氛围营造,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二是落实“优先”“放宽”政策。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聘用职工时,对退役军人的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进行了适当放宽并按规定给予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聘用退役军人。接收退役军人的单位裁减人员的,优先留用退役军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的退役军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今年安置到保洁绿化、社区养老、治安联防、城市执法等公益性岗位27人。三是落实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及其创办的小微企业,积极办理创业担保贷款,并按国家规定享受贷款贴息,目前已向创业的62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款420万。依法落实国家有关对符合条件的从事个体经营军队转业干部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政策和落实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限额扣减税收优惠政策。四是社会组织带动。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创业致富带富活动,我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小余开锁服务公司总经理等多名退役军人在积极投身个人创业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发挥其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起到了创业典型带动一批,吸纳一批,影响一批的效果,全市共有300余名退役军人从中受益。